
睡前聊一会儿佳禾资本,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怎么才算是一个通透的人?”“越活越通透的几种表现”“成年人的通透,句句清醒”……最近,“通透”成为社交平台中的高频词汇,形成了涵盖生活心态、婚恋观念、职场法则等各个领域的“通透学”。有人对着帖子自我反思,有人对着攻略逐条学习,也有人感叹“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提起通透,你最先想到什么?有人想起几千年前的孔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即使如“丧家之犬”,也自有“孔颜乐处”;有人想起十年前的那封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渴望“潇洒走一回”;有人想起去年的“麦子阿姨”,希望种完自己的“麦子”后也能“往南走”。看呐,光阴流转,但通透的人总有一些共同的模样。
这个共同画像,就是通达透彻,对世事通达,看本心透彻。一方面,相比于“社会时钟”的安排与“人生海海”的裹挟,更关注自我,找到“心之所向”,愿意“素履以往”,并且有“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的心态。另一方面,拒绝“讨好型人格”,也避免“自恋型人格”,找寻好自我与他人的边界,并且以稳定的内核实现“悦己”与“利他”的双赢。可以说,“通透学”是一种修炼,要把无意义的内耗与内卷,打磨成真正属于自己的内秀与内功。
具体来看,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多“通透”的打开方式。比如不囿于单向度的成功观,为更适合自己且更有意义的事业而奋斗;不过分“鸡娃”,相信孩子的人生是一片旷野。又比如得体拒绝朋友、同事的“不情之请”,不委屈自己;说几句东北话,以“爱咋咋地”拒绝劳神费力,以“心里没数吗”刺破伪装面具。或者不为憾失良机而难以自拔,不因先天不足而自怨自艾,立足当下再出发。这些,是生活的“小通透”,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通透”成为网络热词,在很大程度上说明,通透的态度与通透的能力,正逐渐成为当下的“生存刚需”。如今,原子化的个体与过载的压力正让众多年轻人感叹“情绪过劳”与“低能量”,而掌握一门“通透学”佳禾资本,正是给“能耗”做减法,给“电量”做加法,从而把力气用在更多“更值得”的事上。此外,面对愈发复杂的社会与多元的选择,唯有以更通透的内心与视野,才能找到人生主线,在岔路口迈出坚定步伐,以“向内自省”换取“向外发力”时更大的压强。
很多人说,“通透学”是现代人的精神解药,也是成年人的体面。要知道,通透不是“看破红尘”后的“躺平”,而是看清自我后的坚定;不是对现实的冷漠疏离,而是与世界的共振共融。我们需要的通透是一把高压水枪,冲开人生河道中的淤泥与顽石,从而更好地奔涌向前、水花激越。
前几天,从贫困家庭到清华博士的庞众望获颁202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曾经的那句“接受命运的局限,但不接受命运的摆布”击中了无数人的心,他也以“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科研报国”的姿态,践行着母亲临终前那句“为国家多做点贡献,帮助更多的人”。他的通透,指向过往的不易,也指向脚下的道路;指向命运,更指向人生与理想。他的眼神清澈而有力,这大概就是“通透学”该有的样子。
希望我们都能找到内心的澄澈与通透。
这正是: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大家晚安!
(文|吕品)
佳禾资本
天臣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