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于宇 青岛报道新宝策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正酣,青岛西海岸新区金沙滩啤酒城内,一支由多国青年组成的国际志愿者队伍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既是节会的亮眼名片,更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生动注脚。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身着统一的文明实践志愿马甲,穿梭在人群之中。他们用专业的服务态度践行文明实践理念,用娴熟的多语言优势架起沟通桥梁。为迷路的游客递上标注文明指引的地图,提醒大家按需取餐践行“光盘行动”,协助维护排队秩序传递礼让美德……每一个细微举动都饱含暖意,为四海宾朋送去贴心帮助,也让文明新风在欢声笑语中自然流淌,点燃了西海岸新区夏日文明激情。
本届啤酒节期间新宝策略,西海岸新区凝聚青春志愿力量,组建起由357名青年志愿者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分别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滨海学院、青岛黄海学院等7所驻区高校及新区籍大学生群体,在票证管理、游客咨询、场馆运营等18个关键岗位上,用专业服务为盛会保驾护航。
同时,志愿服务队伍中还有16名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等驻区高校的国际留学生志愿者,以文明实践使者的身份亮相青岛国际啤酒节。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面孔,带着对志愿服务的热忱与多元文化的活力,融入西海岸新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热潮中,成为啤酒节里一道跨越国界的亮丽风景线,为盛会注入了独特的文明交融气息。
在游客服务中心,国际志愿者麦福瑞正忙着接待游客,今年23岁的他来自印度尼西亚,是山东科技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一名在读硕士研究生。啤酒节期间,他熟练地用印尼语、英语、中文为游客提供志愿服务。麦福瑞兴奋地说:“我觉得青岛国际啤酒节不仅是一场节日,更像是一场全球文化的狂欢盛典。能和那么多国家的游客互动,让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在志愿者服务亭,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晨曦和庄雪玲两位国际志愿者正忙着引导游客、介绍啤酒文化,她们热情耐心的服务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晨曦笑着表示:“能在啤酒节为大家服务新宝策略,把青岛的热情传递出去,是很有成就感的事。”
国际志愿者们在为外籍游客提供多语种路线指引与文化互动体验的同时,还积极与国内游客进行互动交流。他们以温暖的微笑和耐心的解答,为四海宾朋提供清晰的指引,成为世界各地游客特别的“活地图”。面对不同语言的游客,他们快速、准确地提供帮助,即便遇到高峰时段,也能通过使用简单的多语言词汇,配合手势和肢体语言,再加上微笑,顺利与游客沟通。实在无法解决时,他们便会联系其他志愿者一起协作。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国际志愿者们对西海岸新区和啤酒节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他们眼中,这是一个值得推荐朋友和家人来体验的地方。麦福瑞说:“这不仅仅是喝啤酒的地方,更是一场世界文化之旅!如果有朋友来,我会推荐他们去尝试不同国家的特色啤酒,欣赏各种精彩演出,拍照打卡热闹的舞台灯光。”同样来自山东科技大学的国际志愿者王音也说道:“我会告诉他们,啤酒节不仅有喝的也有吃的,还有很多玩的和演出,有游乐场也有烟花和无人机表演。”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金沙滩啤酒城,这些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志愿者们,以滚烫的热情消融语言的隔阂,用真诚的笑容搭建文化的桥梁。他们身着文明实践志愿马甲的身影,恰似青岛国际啤酒节上跃动的文化符号。从耐心解答外籍游客的咨询,到向国内宾朋介绍异国风俗,他们用每一次俯身指引、每一次暖心提醒,将文明实践的种子播撒在西海岸新区的山海之间。一个个鲜活的青春身影,已然成为青岛国际啤酒节与世界深情干杯、与多元文化温暖交融的最动人注脚,让文明互鉴之花在西海岸新区的夏日狂欢中绚烂绽放。
天臣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